時期關心中的自我保持——論柳青《在田野里》的思惟和啟發意義–文史–中國作家找九宮格交流網

作者:

分類:

毫無疑問,柳青是一位具有很強時期關心的作家。他的作品基礎上都切近實際生涯,對實際政治做出快捷的照應。較強的時期關心有時確乎會與文學性產生一些沖突,但盡不克不及是以而對這些作家作品停止簡略的否認。換言之,就像劉納說“怎么寫”比“寫什么”更主要,追蹤關心小我或追蹤關心時期是作家的分歧選擇,兩種情形都能夠寫出或好或壞的作品。1柳青摯切追蹤關心時期,但其作品并不隨時期流逝而掉色,而是可以或許具有超出性意義,在讀者中傳誦,在文學史上留名。究其緣由,在于他的時期關心不是主動順應,而是盡力堅持自我主體,保持創作中的主體性位置。這一點貫串柳青全部創作汗青,在其散佚多年、方才公然頒發的不決稿長篇小說《在田野里》2中也有清楚的表現。

自我主體性最基礎也是最主要的請求是自力思慮的精力。客不雅地說,在任何時辰,一小我的思惟城市遭到必定限制——內在或內涵的,自發或不自發的——完整自力的思惟是簡直不成能的。特殊是在《在田野里》創作的“十七年”時代,時期對文學有更高和更強的限制。柳青的思惟當然不成能離開時期個性,但他不是簡略地跟隨和逢迎時期,而是保持在深刻生涯的基本上,盡力發明實際中的題目,并停止思慮和追求處理。

作為一位作家,柳青甦醒地熟悉到所從事的文學工作的奇特性,明白文學不克不及成為實際的東西,而是必定要有本身的自力性:“我是寫小說的,又不是寫汗青,一部作品要有性命力,要經得起汗青的考驗,就應該嚴厲地遵守既源于生涯,高于生涯,又要照實地反應生涯的準繩,不克不及隨著政治天氣轉,不克不及由於政治活動的影響而曲解生涯的原來臉孔。”3所以,他的代表作《創業史》固然是積極提倡時期潮水的作品,但盡非簡略的應時之作,而是凝集著他對村落汗青和實際成長的深入思慮。他曾談到本身寫作《創業史》的初志,是為了思慮和總結中國村落成長的汗青。在明天看來,他的思慮也許具有必定局限性(這一題目很是復雜,遠非一篇短文可以會商明白,臨時棄捐),但對于一位作家來說,思惟的對的與否當然主要,真摯、深入和自力性異樣很是主要。正由于思慮的自力,在經過的事況過更多政治“浸禮”之后,暮年柳青對《創業史》相干題目有了比創作前兩部時更深刻的熟悉。固然受身材安康狀態制約,他無法完成《創業史》全四部的創作,但他的構想與之前有了很年夜轉變:“重要內在的事務是批評一起配合化活動如何走上了過錯的路。”“我說出來的話就是實話,不克不及說,不讓說的實話,我就在小說里表示。”4可以說,無論是《創業史》第一部對農業一起配合化活動的確定仍是后來的批評性反思,柳青都不是吠形吠聲,而是以當真而自力的思慮為條件。對于一位作家來說,這種自力性彌足可貴。

作家自力思慮的詳細表示,是其思惟不是逗留在對實際政策的闡釋和贊美上,而是可以或許發明實際中的題目,并做出勇敢的提醒和反應。需求特殊指出,這里所言的題目是實際中的“真題目”,而不是“偽題目”——我們常常在一些實際題材作品中看到所謂的“題目”,但它們都是報酬虛擬的,是為了預設的結論而制造出來的。我認為,判定作瑜伽場地品提醒題目“真”“偽”有兩個最直不雅的方法:一是看題目能否垂手可得地獲得處理。真正的題目往往是復雜的、艱巨的,甚至一時光很難真正徹底處理。可以或許輕描淡寫地處理的,確定不會是真題目;二是看題目的主導者是誰?普通情形下,真題目的本源在于實際中具有較強氣力者。這些實際中的強無力者,與實際政策和某些變更組成了好處沖突,就構成了復雜艱苦的題目。生涯中的弱者是很難組成復雜題目的。“題目小說”作家趙樹理的作品,無論是《小二黑成婚》仍是《李有才板話》,題目的本源都在于村里有權有勢的人物,而非通俗蒼生。

正由於真題目有難度,所以提出真題目不不難。起首,這需求清楚生涯、熟習生涯。只要真正深刻到生涯之中,深知生涯中的復雜和波折,才幹提出真題目。其次,這需求勇氣和實際關心精力。對于實際來說,提出題目往往意味著提醒牴觸,展現難度。這普通不招人愛好,對題目的相干者來說更是這般。所以,沒有必定的勇氣是提不出真題目的,沒有對生涯的關心和酷愛也異樣這般。對于作家來說,敢于發明、提出題目,就請求作家具有自力而果斷的自我主體精力。5

《在田野里》具有激烈的題目認識,也可以看到柳青的激烈主體精力。作品的中間故事是20世紀50年月初西部地域一個縣各級干部管理棉鈴蟲災難。作品一方面提醒了實際鄉村生涯中的農業科技題目,是對村落農業成長一次具有前瞻性的書寫。但作品的重心并不在此,而是各級下層干部的風格和幻想等題目。

早在中華國民共和國成立前,毛澤東就曾借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表達了對新中國成立后干部風格題目的警戒和追蹤關心。確切,共產黨成為在朝黨后,若何避免干部的思惟惰性和墮落是主要而嚴重的題目。現實上,盡管毛澤東嚴厲請求共產黨的自我純粹和自我束縛,但新中國成立初期這方面存在的題目仍然不小。作為反動干部一員的柳青,對此顯然感慨很深,《在田野里》就充足表達了對此題目的追蹤關心。作品“題記”中很是奪目地援用了毛澤東《論國民平易近主專政》中的話:“曩昔的任務只不外是像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個步驟。殘余的仇敵尚待我們掃滅。嚴重的經濟扶植義務擺在我們眼前。我們熟悉的工具有些將近閑起來了,我們不熟悉的工具正在逼迫我們往做。”(第4頁)這段話也基礎可以歸納綜合為作品的主題。

詳細說,《在田野里》重要提醒兩方面的干部風格題目。其一是干部的任務積極性或許說任務惰性題目。反動成功后,從戰鬥時代的高度嚴重轉進日常生涯的遲緩瑣碎之后,良多人會發生不順應感,呈現幻想散漫、缺少豪情的景象。《在田野里》書寫了多小我物的這種心思,如白生玉,由於家眷題目無法處理,也由于文明程度低遭到引導批駁,就萌發了回家的設法。不克不及說他沒有一點事理,但缺少果斷幻想信心顯然是值得留意的最基礎題目。更具代表性的是主人公朱明山的愛人高生蘭:“她的磨難(這是非常令人同情的)一停止,新的世界使她腦筋里繁殖了安適、享用和統治的欲看。”(第9頁)在生涯艱難的戰鬥時代,她具有忍耐磨難的保持精力,但當生涯周遭的狀況轉變后,她完整變了,只斟酌小我好處,一味尋求生涯享用。固然小討情節還未充足睜開,但依照故事邏輯,高生蘭的思惟惰性與朱明山的幻想主義之間的沖突確定會成為主要情節。這也顯示出柳青對這一題目的器重。現實上,柳青后來在《創業史》中塑造了郭振山抽像,可以看作是對這一題目的深刻思慮。在差未幾的時光段內,王蒙的《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鄧友梅的《在絕壁上》等也都觸及異樣的主題。可見一些優良作家都具有對時期題目的敏理性。與任務風格題目親密相干,《在田野里》還提醒了在那時社會中影響很年夜的干部離婚潮題目,借人物之口,表達了對這一景象的不承認立場:“有些老區干部離婚的時辰,興頭可年夜;可是真正找到好對象結了婚的,有幾個?”(第23頁)

其二,更為凸起的是干部的權要主義、情勢主義題目。《在田野里》多方面提醒和批評了這類題目。如作品很是明白地展現了引導干部的平易近主風格和干群關系題目:“可是有些人被擺在引導位置上以后,人們從他們身上卻只感到到把權利曲解成特權的表示——任務上的跋扈和生涯上的優勝感,以致于措辭的音調和走路的步態都似乎有興趣識地統一般人差別開來了。”(第40頁)作品塑造的縣長梁斌抽像是最典範的表示。作品如許描寫梁斌的進場:“他就取出手帕,一邊擦著胖胖的圓臉上的汗水,一邊姿勢莊嚴地抬著腳步,似乎要把路踩得更硬朗一些似的。”(第14頁)同時,作品還多處描寫了梁斌鄙人屬眼前趾高氣揚、動輒怒斥,以及對下級引導拼命逢迎與諂諛的神志。除梁斌外,作品還塑造了年青的下層干部張志謙抽像,描寫了包含公安局長在內的公安干警的行動,前者夸夸其談,卻沒有任何現實任務精力和任務才能,后者高屋建瓴,粗魯簡略,都可看作是梁斌抽像的彌補,也凸顯呈現實生涯中干部風格題目的嚴重性和廣泛性。

柳青保持自我主體性另一層面的表示,是盡力在創作中堅持本身的創作特色,或許說是一直保持對文學特性的尋求。

柳青酷愛文學,有本身自力的文學不雅,對文學創作請求很高。他是一名反動干部,但同時,他更把本身看成一位作家。他的反動與文學工作是高度合一的。在延安時代,他自動請求下鄉任務,其最重要的目標是深刻生涯,給文學創作打基本。所以,在任務中,“他的頭腦里想的滿是創作”,“他感到本身曾經和工農群眾聯合過一段時光,燃眉之急不是再往聯合,而是停止創作。但由於是組織決議,文藝界的年夜勢所趨,再分歧心意,也必需往,況且這并不影響他文藝創作的人生年夜目的”。6對生涯的懂得也重要樹立在有利于文學創作的基本上:“對于生涯,假如老是劃皮而過,文學工作的朝上進步和盼望安在?文學工作請求作家深刻生涯是無盡頭的!”7《創業史》的寫作是最為大師熟習、也最具典範性的例子。為了積聚生涯,也為了專心創作,柳青舉家遷往鄉村。盡管生涯多有未便,致使夫妻關系都發生嚴重隔膜,他都一直沒有廢棄。8“文革”后,柳青身患沉痾,在性命的最后時辰都還在保持《創業史》的修正和創作。柳青女兒劉可風的歸納綜合長短常中肯的:“這些年,為了寫作,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吐過的血,曾經很難用量來盤算。鉆研文學不成謂不吃苦,這一切,動力來自何處?是一種無法用說話描述的對文學如癡如醉的酷愛。”9

柳青擁有本身絕對成熟、穩固的文學不雅。這樹立在他深摯的文學素養上。他曾大批瀏覽東方經典文學作品,還翻譯過英文小說。10在優良傳統文學的陶冶下,柳青很是器重作品的文學品德,以為“權衡一個作家的態度不雅點、思惟情感的是他的作品”11。在暮年,柳青曾撰寫《藝術論》,明白指出作家要“堅持住本身的奇特性”,并且將作品的藝術性命力放到作家性命價值的高度:“《藝術論》要告知人們的基礎旨意,是作家的性命價值在于其作品具有長遠的藝術性命力。”12這也使柳青對本身的創作有著很是嚴厲的請求。《創業史》出書后,反應很年夜,但他不斷改進,不竭反復修正(固然有些修正是情勢所迫,但良多修正、特殊是最後的修正,完整是為了讓作品更完善)。《在田野里》的創作半途擱淺,也與這種自我請求有直接關系。

柳青文學思惟較多遭到19世紀東方實際主義文學的影響,包括激烈的人文關心精力和愛與美的顏色。詳細說,就是對通俗民眾生涯的關心,對人道中美妙感情的承認和尋求。在《創業史》中,這種關心充足表現在主題思惟上,作品對村落命運的深刻思慮包含著柳青對村落的逼真關心。此外,還表現在對村落青年前程命運的特殊關心上,作品的有名“題記”:“人生的途徑固然漫長,但緊要之處經常只要幾步,特殊是當人年青的時辰。”就深遠地影響了一代甚至數代年青人,對路遠等作家發生了深入的影響。在人道關心方面,《創業史》對改霞抽像的塑造最為凸起。這一抽像所浮現出的愛和美的氣質具有19世紀東方實際主義文學經典女性抽像的很多特質,她佈滿詩意的美,對自力主體精力和真正戀愛的尋求,在中國村落書寫中都表現出必定的超前認識,也是古代精力在中國村落年夜地的較早綻放。

由于是未脫稿,《在田野里》的主題展現不是那么充足,但在今朝的內在的事務里,曾經可以感觸感染到很強的人道關心顏色。好比朱明山對白生玉兩地分家家庭生涯的關心,既關系到干部風格題目,更表現出人道關心精力。當然,作品更細致的展現仍是在其對愛和美主題的表達上。作品對女主人公表面美的細致描摹,對其心思世界付與靈動和抒懷的美感,與《創業史》中對改霞的塑造千篇一律:“李瑛的那雙水晶亮光的年夜眼睛,雙眼皮老是撲扇撲扇地閃著”,“比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她要盡力使本身在百花齊放的時辰不會孤負雨、露、太陽和栽培本身的花匠”。(第28頁)更為凸起的,是作品以濃厚的翰墨重點描繪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故事。作為縣委書記的朱明山和縣委干部的李瑛,兩人來往固然未幾,但卻曾經碰擦出了情感的火花。對于朱明山來說:“不竭地凸起在他腦里的影子是李瑛,只需是他和她的目光相遇,他和她措辭或他看著她任務的時辰,他的認識就像住在他腦里的一個精靈一樣告知他:她美麗,她聰慧,她提高……固然他極力正告本身不要常想到她。高生蘭的影子離開他腦里了,瞋目盯著他。”(第33頁)李瑛更是這般:“連李瑛本身也不克不及一會兒找到一個明白的謎底——為什么她對朱明山的生涯產生了一種隱秘的愛好?莫非和這個新來的縣委書記不外幾次的接觸,她曾經愛上他了嗎?……可是李瑛又不克不及詐騙她本身,新來的縣委書記簡直撩動了她少女的心了。”(第50頁)可以假想,假如依照故事的邏輯成長下往,他們之間的戀愛確定會有進一個步驟的深刻,包含心坎的掙扎和沖突……這一點,在作品中早就有過暗示:“這年夜約是人情世故。每小我都愿意本身的愛人從表面到心坎都是像本身幻想的那么美……可是當一個漢子覺得本身的愛人沒有一種美或掉失落了一種美,而從別的的女人身上發明了的時辰,他會禁不住多看她兩眼,固然他并個人空間沒有更多的預計。”(第8頁)在這一點上,《在田野里》所包括的人道原因比《創業史》還要濃烈和勇敢。由於朱明山的成分是縣委書記,並且仍是在婚姻之內。在那時的佈景下,這種感情關系無疑是有較年夜隱諱的。

在時期佈景下,柳青的這些思惟與時期請求存在必定裂隙。或許正確地說,對于柳青的實際關心精力,時期在總體上應當是會賜與承認的——當然,就好像異樣追蹤關心干部幻想性題目的《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和《在絕壁上》在時期的政治大水中遭受衝擊,這種實際關心也存在著必定的風險,要害在于分寸的掌握。可是,在人道愛和美的方面,二者必定會存在較多沖突。最簡略說,《創業史》中改霞的美學特征就與時期村落女性的樸素、陽光美存在裂隙,她的特性化氣質也與主人公梁生寶之間存在某些沖突。所以,《創業史》對改霞抽像的塑造不得不半途“夭折”,在第二部中更是被更具有時期美學氣質的劉淑良所代替——僅僅從姓名上,就可以看出二人的差別以及與時期能否合拍。“改霞”的“改”無疑是具有背叛原因的,而“淑良”則是完整的傳瑜伽教室統內在。由于《在田野里》是未完之作,我們無法猜測后續的成長,但疑問和遺憾是無法防止的。每一位讀者城市很天然地猜想故事的將來:朱明山與李瑛的關系畢竟若何成長?在傳統不雅念和小我戀愛之間,他(她)們會若何選擇?但也許,柳青也無法給人物做出適當的選擇。就像在《創業史》中,他無法以適當的方法處置改霞與梁生寶的關系,最后只能選擇讓改霞分開村落——這般,既可以防止讓這一抽像受損(無論是在抽像氣質仍是在人物命運上),又得以回避她與時期潮水之間的分歧時宜13。由于《在田野里》的題目更為敏感,所以,柳青處置的難度會比《創業史》更年夜,他無法掌握主人公的選擇和故事的終局。在這個角度上說,柳青中止《在田野里》的寫作,也許并不完整是藝術緣由,而是源于無法處理作品的內涵窘境,最基礎上則是源于柳青文學特性與時期周遭的狀況之間無法彌合的牴觸。

《在田野里》寫于20世紀50年月,距今已有70多年。固然作為一部未完成稿,留下不少遺憾,但在明天頒發,仍然不掉其價值,我們既可以感觸感染其藝術魅力,也可以切磋其對實際文學的啟發意義。

其一,深刻而自力的實際關心。中國今世文學史上的一個時代,曾對作家“寫實際”提出強迫性的請求,這招致后來一些作家對寫實際的惡感,自發“向內轉”。包含明天也有一些作家對寫實際抱有成見,以為寫小我才是文學的最基礎。

這實在是一種嚴重的曲解。實際永遠是文學的源泉,也應當是文學追蹤關心的對象。優良作家年夜都具有激烈的實際關心,經典杰作中更有有數實際題材作品。現實上,闊別實際、特殊是匱乏實際關心,是很難創作出真正有性命力的文學作品的。明天的文學,在實質上不是間隔實際太近,而是太遠。只是作家追蹤關心實際,卻不克不及成為實際的奴仆,屈從于實際之下,卻沒有對實際的超出性思慮。這是今世文學良多實際題材作品存在較多局限的最基礎緣由。安身實際,關心實際,卻不被實際所囿限,浮現出本身自力的視野和思惟,這才是書寫實際最應當具有的方式。如許,即便作家的思惟存在某些局限,也不掉其價值。典範如經典作家巴爾扎克,其作品不做時期鼓手,而是深刻時期實際,保持真正的表達,是以到達了19世紀批評實際主義文學的岑嶺。有名批駁家盧卡契的剖析很是有事理:“巴爾扎克的世界不雅是過錯的,並且在很多方面是革命的,可是比起他那位思惟要明白和提高得多的同時期人,他卻更完全、更深入地反應了1789至1848年的這個時期。”14

如前所述,柳青是一位親密關心實際的作家。激烈的時期精力和積極投進的立場是他創作活氣的主要保證。他的作品既能靈敏地發明和規戒時期中的主要社會題目,又能展現時期的生涯和審美面孔。就《在田野里》而言,正若有東方學者所說:“為一切時期而寫作的最靠得住的方式,就是經由過程最好的情勢,以最年夜的真摯和盡對的真正的描述此刻。”15假如說跟著明日黃花,作品所展現的一些時期面孔和社會題目會成為汗青,但對人道題目的追蹤關心則具有超出家教時期的意義。兩性關系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此中的彼此懂得題目、同等題目以及戀愛的新穎度題目,在任何時期都存在。《在田野里》對兩性格感復雜性和奧妙處的書寫,既具時期佈景特徵,又具超出時期的永恒性。作品開首對列車車廂中場景的刻畫,對村落年夜地富有詩意的展現,可以或許讓后來的讀者充足感觸感染極具時期顏色的美學特色,感觸感染其幻想和作風。

其二,作家精力主體素養的主要性。柳青的創作主體性與他深摯的思惟和精力素養等有親密關系,此中最主要的是作家的人格精力。由於在任何時期,要保持本身在實際眼前的自力性,要堅持本身的精力主體性,都并不不難,它需求有對時期的深入熟悉,對汗青的深入思慮,以及對文學的恥辱和酷愛。假如缺少這些方面,很不難被時期異化,發生不了自力思惟,即便有必定自力思慮,也很難保持,更難在文學創作中表示。是以,對作家個別來說,人格精力是最主要的。這也是為什么即便在艱巨時期也仍然有堅韌的自力精力保持者。但在正常情形下,對于盡年夜大都通俗人來說,很難保有單獨面臨強盛實際世界的勇氣和才能。要進步這種勇氣和才能,最主要的精力依附是傳統文明的義務感和任務感。好比,中國年齡時代的史家,之所以敢于面臨數位親人的逝世亡一直保持書寫“崔杼弒君”,是由於他對汗青的深信和作為汗青學家的激烈任務精力。

由于多種緣由的制約,今世中國作家存在較年夜的精力匱乏。這不只是缺少深摯的思惟文明素養,更主要的是缺少最基礎的精力崇奉——對價值、意義的崇奉,對任務感的崇奉,包含對文學的意義,對精力的意義的崇奉。所以,在作家們的背后曾經沒有精力的傳統、意義的源泉,這就很難樹立起真正的自我主體,也難以創作出真正有自力思惟的文學作品,從而嚴重制約了今世文學的成績。今世作家趙瑜曾表達過如許的反思,長短常切中肯綮,也是令人沉痛的:“我們這一代作家很多人,既無中西學養亦無本身崇奉,我們僅僅憑著一點聰敏悟性甚至油滑圓滑,便可以混跡于所謂文壇,天然難成年夜器。更多后來者,所繼續、所留戀、所應用的,是寫作在中國文明體系體例下具有敲門磚效能,甚至傾慕于文壇藝苑極腐敗、極腐化的一面。”16

不克不及說柳青的精力具有完整的自力性。但無論是放在他生涯的時期,仍是比擬起后來時段,柳青的精力人格都是很凸起的。在他的心坎深處是具有必定的價值保持和精力崇奉的,那就是對文學的酷愛和對民眾的義務感——作為一小我對于別人,作為一位作家對于通俗民眾的義務感。正是以,他可以或許在沒有任何自願壓力下,廢棄優厚的位置和溫馨的生涯,舉家遷到村落往,與農人們一道生涯;可以或許在生涯并不富饒的情形下,將《創業史》的巨額稿費所有的募捐給鄉村;可以或許在紛紛的時期周遭的狀況中,一直保持深刻的思慮。特殊是在經過的事況艱巨政治活動后,仍然信任文學的氣力,更能對實際做出超出以往自我的思慮。

傳統的撲滅也許就在瞬息之間,但建構傳統卻需求漫長的歲月。我們明天良多人在檢查汗青時,習氣于苛責後人,卻疏忽了後人所處的汗青佈景,以及艱巨中的保持和勇氣,更疏忽了對自我的檢查——假想假如本身生涯在阿誰時期,本身會有什么樣的表示,以及在明天實際中,本身的表示畢竟若何,較之後人能否有優勝之處?實在任何時期都有其艱巨處,盡管表示情勢紛歧樣,但對人的壓力和約束卻年夜體類似。站在品德窪地上苛責別人很是不難,可是否真正擁有超出後人的自我實在更為主要。由於要衝破時期拘禁,主膂力量是至關主要的。客不雅說,我們明天良多人的精力品德,所擁有的自力主體性,總體上不單沒有超出後人,反而還能夠更差。一個典範的例子,假如說在幾十年前,幾多還有些常識分子可以或許甘于貧寒,保持崇奉和準繩,那么在明天,所謂的“常識分子”群體與通俗民眾還有什么差別?

也許,從優良的先驅者那里吸取養分,比掉臂汗青佈景的苛責更為主要。甚至說,以懂得和尊敬的立場對待後人,從中獲得精力的滋養和勇氣,鑒戒經歷和經驗,恰是傳統的恢復和重建的主要內在的事務。假如沒有這種立場,汗青的演化不外是多一個輪回罷了,社會永遠無法提高,常識分子的古代品德永遠無法樹立。

[本文系國度社科基金嚴重項目“百年鄉土小說與村落文明變遷的關系、啟發研討及文獻收拾”(編號:19ZDA273)的階段性結果]

注釋:

1 劉納:《寫得如何:關于作品的文學評價——重讀〈創業史〉并以其為例》,《文學評論》2005年第4期。

2 柳青:《在田野里》,《國民文學》2024年第1期。下文援用這部小說內在的事務,只在註釋中標注頁碼。

3 劉可風:《柳青傳》,國民文學出書社2016年版,第401頁。

4 同上,第397頁。

5 在這方面,我與李建軍的不雅點分歧。拜見李建軍:《發問形式的小說寫作及其他——論柳青的長篇小說佚作〈在田野里〉》,《國民文學》2024年第1期。

6 劉可風:《柳青傳》,第52、53頁。

7 同上,第59頁。

8 劉可風:《柳青傳》,第162—180頁。

9 同上,第104頁。

10 同上,第179頁。耐人尋味的是,“文革”后的柳青很少再瀏覽東方文學經典作品,甚至很少瀏覽文學作品。這也允許部門說明他在這時代對《創業史》令人掃興的修正。拜見邢小利、邢之美:《柳青年譜》“附錄一:柳青暮年的唸書與反思”,國民文學出書社2016年版,第168—199頁。

11 柳青:《毛澤東思惟教誨著我——〈湖南農人活動考核陳述〉給我的啟發》,《中國今世文學研討材料》編纂委員會編:《柳青專集》,福建國民出書社1982年版,第18頁。

12 暢廣元:《作品具有長遠的藝術性命力是作家的終生尋求——讀柳青遺稿〈藝術論(草稿)〉》,仵埂等編:《柳青研討文集》,西安出書社2016年版,第60、53—54頁。

13 拜見賀仲明:《一個未完成的夢——論柳青〈創業史〉中的改霞抽像》,《文學評論》2017年第3期。

14 盧卡契:《實際主義的汗青》,蘇聯文學出書社1939年版,私密空間第318頁,轉引自《馬克思主義文藝實際研討》編纂部:《馬克思主義與文學題目》,漓江出書社1988年版,第288頁。

15 赫姆林 · 加蘭:《破裂的偶像(片斷)》,《美國作家論文學》,劉保端譯,生涯 · 唸書 · 新知三聯書店1984年版,第84頁。

16 趙瑜:《尋覓巴金的黛莉》,海天出書社2016年版,第72—73頁。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